到時,你還能喝什麼? 從自來水看「非核家園」的必要性(原載:自由時報 2012.10.16)


到時,你還能喝什麼? 從自來水看「非核家園」的必要性



報載環保署最近完成全台水庫第3季水質監測,有6成5共13座水庫的水質疑惡化,引發水質安全疑慮。其中石門水庫因上游風景區遊客人數較多,污染源增加;而颱風沖刷邊坡泥沙進入水庫,亦係水質惡化的成因
然而台灣水庫面臨的風險,除了集水區觀光污染與颱風泥沙沖刷外,尚包含:核災污染風險。日本在福島核災發生後,距福島電廠250公里外的東京都,自來水驗出輻射碘-131含量偏高,不適合孕婦及嬰幼兒飲用。相同距離,依自來水會刊公布的資料,如以核一、二廠與重要水庫的大壩主體距離計算,涵蓋:新山水庫(20.9公里、9.1公里)、翡翠水庫(41.7公里、33.5公里)、石門水庫(62.9公里、60.4公里)、 寶山水庫(81.1公里、80.3公里)、寶山第二水庫(83.3公里、82.2公里)、永和山水庫(96.5公里、95.8公里)、鯉魚潭水庫 (132.3公里、130.2公里)、仁義潭水庫(229.9公里、225.7公里)、曾文水庫(249.5公里、244.6公里);如以核三廠與重要水 庫大壩主體距離計算,涵蓋:牡丹水庫(21.1公里)、南化水庫(128.7公里)、曾文水庫(146公里)、仁義潭水庫(169.3公里),而大壩上游的集水區,則可能更接近核電廠,可以說台灣重要水庫大壩,均位於核災發生時之污染範圍內。一旦核災發生,如何取得潔淨無污染的飲用水?是遲不依法實現「非核家園」的政府,必須事先提出解決對策的嚴肅課題。

又日本在福島核災發生之初,污染最嚴重時,主要風向係往海洋吹,尚且造成污染;而台灣每年9月中旬至隔年6月中旬盛行東北季風,卻將核一、二、四廠建於於東北部,不僅核災發生時易造成嚴重污染,平日核電廠運轉所排放含有輻射碘、氚等放射性物質之廢氣,日積月累地隨季風進入人口密集區。雖原能會稱污染低於法規限值,然而長期接觸低於法規限值的輻射物質,對人體健康之影響,實應詳加評估。畢竟關於污染管制的法規,常隨科技進步風險意識抬頭逐漸加嚴,然在污染中失去的健康,卻往往一去不復返。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2012.1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