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考的二三事(給準備國考的上班族)


我也會選擇按照自己排定的進度
(雖然是廢話,排的進度一定要在一年內完成全部考試科目)
但是不會一科花很多時間聽老師講什麼
而是要花時間寫題目
因為準備考試的重心是培養輸出能力而不是輸入很多知識做學問

補習班老師講的如果聽不懂
很可能是補習班老師教不好.不值得留在腦筋裡
花很多時間反覆聽教不好的課程
太浪費時間也容易磨掉學習的興趣

準備考試時覺得對我最有幫助的一句話是:
寫答案要像跟初學者說話
要把改題者當作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重頭解釋起的傻瓜
(小孩子看到什麼都要問:這是什麼?為什麼?)
而且是用一看就懂的語言解釋
 ---

我考了6年,律師司法官共參加11次國考
(也就幾乎是每年、每次考試都參加)
一邊工作確實很難唸書,常常只是把課上完就累斃了

最後考上的那年,因為經常加班,
沒時間補習只跟另外2個也在工作的人組「考試會」
(在工作的人不建議找全職考生合作,反之亦然,因大家能用在準備考試的時間不同)
當時是找原本不認識的人,好處是因為不熟所以不好意思偷懶取消聚會,擔誤別人準備考試的進度
要組考試會就要相互督促、絕不耍賴!

每周聚會一次,每次4小時
前2小時寫考古題,後2小時交換改考卷
1人出2題,寫其他兩人出的題目,負責講解自己出的題目
考卷找和國考試卷紙類似大小的格子紙
考試進度按科目安排大科分4次考完、小科1次考完
有時間就讀書.寫摘要卡、沒時間就只看法條、再沒時間就把自己負責出的題目準備好就赴考

因為要出題和解題,所以:

1. 看題目時開始能理解出題老師的想法:
老師會想出有好幾個考點可評分、看起來漂亮的題目,理解後就能參出題目裡的伏筆,
大部分的題目不會寫一堆廢話,而是話 中有話地鋪陳構成要件。
我覺得看懂題目很重要,如果看不懂老師想問的問題,學問再好、寫再多也是白搭;
反之,即使不太會,但是能分析出問題點,應該會有基 本分。

2.以前只會想辦法把考古題的答案背下來(很痛苦也很難做到),
後來會開始批判書上的參考答案
因為是花自己的腦力在思考題目,批判過的問題,印象就是比勉強硬背還深刻,寫起答案也比較順暢。
其實同一個考題,不同人寫的答案也不同
(預算允許可買不同版本比較,建議買按法條章節分類的,而不要 買按年度分類的版本),
法律是在考思維邏輯,不一定有標準答案,而是從答題的架構看出是否具備基本概念.推理和組織能力。

3.改別人寫的題目、解釋給對方聽為什麼這樣寫不好、那樣寫好,會提升自己答題的技巧。

真正花完整的2個小時寫題目的好處是:

時間和篇幅的掌握能力會變強。
個人認為考試能力和學問高低無必然關聯性,
但和有無能力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回應題目想測試的基本概念很有關係。

1.關於時間:
(1)120分鐘應該先花5-15分鐘瀏覽題目、標記考點(寫關鍵字或畫關係圖)、決定答題次序
      (若題目對自己的難易有落差,先從有信心的寫起,但是不要花過多時間、篇幅賣弄;若難易差不多,就按順序寫)
(2)接下來每題花25分鐘做答(如時間超過,先寫後面的題目,待寫完其他題目、基本分拿到,再回頭完成前面)
(3)最後5分鐘檢查錯別字和有無考點被遺漏未回應

2.關於篇幅:
(1)原則上會把考卷分4塊(當時一科考4題,現在的考法不知道)先寫題號,以便按自己適合的順序寫
(2)練習在1至2行內完成1個考點,寧願輕蜓點水地打中很多點,也不要在一個點上花太多時間、篇幅,以免影響其他考點的表現

3.關於耐力和心境:

(1)開始可以在120分鐘和7頁的篇幅寫完4題考古題,耐力會變強,
心境也會變得認為自己一定會考上,就算沒有時間唸書,還是覺得一定會考上
因為已經看到不管會的不會的,都可以拆解題旨,連續寫120分鐘6-7頁,
所謂國家考試其實只是幾個120分鐘和7頁試題紙串連起來的舞台。
不管學問高低, 每一科能表現的時間和篇幅大家都一樣,學富五車和只懂皮毛,同樣一年只有2次演出機會,這樣想的時候,心情就輕鬆起來。

(2)抱定一定會考上的想法:
畢業頭幾年在路上遇到一群同學問:妳還沒放棄考試呀?那時很想反問:難到你們都已經放棄了嗎?
律師一年錄取幾百名的年代,證照只是某些工作的入場券,談不上生涯保障,也不值得投注全部的時間精力。
即使沒有任何根據,既然每年錄取幾百人,只要每次都全程參加考試、題目全部寫完,要有信心一定會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