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的省思(原載:全國律師月刊,2012年7月號)





非核家園的省思


日本過去將「核能發電」列為「溫室氣體減量」之重要對策,於2005年10月制定「核能政策大綱」揭示2030年後「核能發電量維持於總發電量之 30-40%」等政策目標,並於2006年8月發布「核能立國計畫」[1]。詎料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災,掀起該國反核浪潮,各反應爐停機檢修後,在 民意壓力下,難以重啟,至2012年5月5日全國進入「零核電」狀態 ,直到大飯核電廠重啟,始結束零核電狀態。

我國與曾計畫「核能立國」的日本相反,2002年12月11日制定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將「非核家園」列為法定目標。然而立法後,卻遲遲未見落實,三座既有核電廠持續運轉,不僅未提前除役,核一廠甚至曾申請延役 ,而立法時尚未完工之核四廠,也持續興建及追加預算 [2]。

回溯核能發電歷史,1954 年世界上第一個發電用核子反應器在蘇聯誕生,1957年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電廠在美國運轉,1979美國發生「三哩島核災」,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 核災」,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歷史告訴我們:核災是有可能發生,也曾經發生過的事故,核工大國美、蘇、日本無法倖免於難,仰賴國外技術輸入的 我國,更未必能夠躲過災禍。

三哩島核災後,美國掀起反核浪潮,28座核電廠興建計畫取消 ,紐約長島的蕭罕核電廠(Shoreham power plant),因無法提出能確保安全的緊急避難計畫,且距離人口稠密的曼哈頓不到100公里,遭民眾強烈反對,始終無法取得商轉執照,並於1994年除役。美國本土核工業因核災帶來的公民覺醒而萎縮,三十多年未再核准反應爐新建計畫,直到2012年2月才首次通過擴建核電廠 。而台灣卻在距離總統府僅28.4公里(核一)、23.6公里(核二)、41.5公里(核四)的首都圈興建3座核電廠,使數百萬人籠罩在核災風險之中。且相關技術、設備,高度仰賴本土核工業在三哩島核災後已萎縮之美國

若風險=代價×機率,當事故發生的代價極巨大,縱發生的機率較小,風險仍難以承受。車諾比核災污染面積16萬平方公里以上 ,而台澎金馬合計面積約僅3萬6千平方公里,台灣南北兩端任何一座核電廠發生核災,全民根本無處避難,核災後果顯難以承受。  

然而台灣發生核災的機率小嗎?鄰國日本因地震、海嘯引起核災,我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1991年至2006年間,平均每年約發生18,500次地 震,1901年至2009年底計有99次災害性地震 [3]。而核一的耐震設計僅0.3,核二、三廠耐震設計僅0.4g,均較耐震設計0.6g卻在311地震時發生核災的福島電廠更低 [4]。自由時報曾引述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全球有14座核電廠位處高活動斷層地震帶,台灣4座核電廠都名列其中,核一、二廠同時面臨地震與海嘯雙重威脅 。而天下雜誌亦引述《自然》雜誌(Nature)報導指出,全球最危險的3座核電廠,台灣佔了2座 。如此驚人的世界之「最」,實令人難以不關心台灣的核安。

核一廠於1971年動工興建,1、2號機於1978、1979年商轉;核二廠於1974年興建,1、2機於1981、1983年商轉;核三廠於1978年建廠,1、2號機於1984、1985年商轉 [5]。三座核電廠均興建、運轉多年。核三廠於2009年6月12日因管線內絕緣油爆開洩出起火,其後屏東地檢署起訴台電相關人員,指出管線老舊破損應徹底檢查 ;核二廠於2011年8月17日緊急海水泵迴轉攔污柵鏈節因機械疲勞斷裂,造成高壓爐心噴灑系統不可用 ;核一、二廠4座反應爐,用來分隔、引導冷卻水,提供爐心底板及頂部導架橫向支撐,並於爐心喪失冷卻水事故發生時,做為重新淹沒爐心之容器圍板,均已出現裂痕 [6]。運轉23年的德國Wuergassen反應爐曾發生類似狀況,導致關廠,相較之下,無提前除役計畫的我國,就核安管制,顯得寬鬆許多。

1999年3月動工興建的核四廠,曾在2008年9月辛樂克颱風時水淹2公尺、2011年8月、2012年3月兩度因人為疏失淹水 [7];試運轉階段更多次發生重大事故,如:2010年3月31日因「線路高諧波及環境高溫」,造成主控制室部分盤面無燈號顯示、儀電設備燒毀;同年5月因「使用毛刷和吸塵器除塵,造成靜電干擾,引起控制卡片程式錯亂」,燒毀13組MOV;同年7月9日貢寮海洋音樂季期間,因「誤觸造成假信號」喪失廠外交流電源停電28小時;同年8月7日、8日因「雨水滲入」,造成連續2日跳電,且反應器廠房海水系統泵在恢復供電後,竟未自動恢復運轉。僅僅日常生活的小狀況,就能令其跳電、火燒,而核工專家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於所著《核四論》中指出:「核四儀控系統,訊號點近四萬個,龐大複雜,舉世罕見…分由三個不同廠商各自分包。其界面衝突,準確性及穩定性,著實難料…」 ,更令人憂心核安。

核二廠1號機第22次大修,自2012年3月16日停機,至同年6月20日機組併連發電,停機長達97天,中間經歷核三廠1號機於2012年4月23日至 同年6月3日大修停機42天 ,台灣曾經有2核能發電機組同時停止供電,未出現缺電問題 [8]。2011年12月底,核能發電僅占我國全系統裝置容量12.4%,低於同年尖峰負載備用容量率20.6% [9],核電是否無可取代?台灣民眾是否要用電,就必然得承受核安風險?顯非無疑。

[0] 原文刊載於:全國律師月刊,2012年7月號。全文下載請按此
[1] 參見賴宇松,<日本能源政策之檢視-以福島核災事故為契機>,《台灣法學雜誌》第192期,2012年1月,頁74、75。
[2] 核四預算原核定1,697.3億元,93年核定增加190.4億元,95年核定增加447.8億元,98年核定增加401.1億元,合計2,736.6億元,參見經濟部,<核四預算之追加情形及核安問題專案報告>,2012年5月14日,頁1、2。
[3] 參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0年3月4日「地震地質調查報告」第6頁。
[4] 參見李昭興,<從日本的慘重經驗看台灣的核安應變>
[5] 參見台電公司網站 / 核能電廠簡介
[6] 參見原能會核能管制處,<沸水式核能機組爐心側板完整性管制簡介>;2002年10月1日、原能會,<核二廠一號機爐心側板裂紋說明>,2012年6月18日。
[7] 參見原能會核子管制處,<辛樂克颱風造成核能四廠二號機反應器廠房淹水事件調查報告>;自由時報,試運轉測試灌水雙疏失 核四一號機廠房積水,2011年8月18日;自由時報,核四廠又出包 8個月兩度淹水,2012年4月5日。
[8] 原能會網頁/管制動態/核能安全/運轉設施管制歷史資料
[9] 台電公司網站/經營績效/年產銷概況

週末早晨的傳統市場(101.7.1)


最近迷上,週末早晨的傳統市場
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擺在攤位上
瘦長的地瓜、渾圓的馬鈴薯、紫紅的敏豆、新鮮的香菇...
冰涼的仙草凍、暖暖的苦瓜茶、黑豆芽和豌豆嬰
花不多的錢、就可以帶回滿滿一袋
很有生活感

從前總羨慕,雜誌、食譜和電影裡,日本主婦的形象
那種可以做出卡通造型便當、拼布、毛線衣的超級媽媽
某次旅遊,聽日籍的導遊抱怨
日本女人婚後絕不工作、人不必回家錢一定要寄回、60歲退休離婚潮
一年只吃幾次水果(導遊說:每年有3個月,每天存100日圓,存到9100圓就去買一顆大芒果)
聽完覺得還是台灣的生活好
夏天的芒果、荔枝、冬天的草莓、蓮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