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核二廠利害關係人?(原載:自由時報101.5.22)

原能會在本月十八日就「核二廠一號機反應爐錨定螺栓斷裂事件」舉行聽證會,為核二廠重啟作準備。會場仍有大量旁聽空間。住於距核二廠十幾公里的台北市之本人,卻遭原能會以非「半徑八公里」範圍內之利害關係人為由,拒絕本人參與聽證會,僅能至其他樓層看轉播。

車諾比核災後重度污染的禁制區,有距該電廠二百五十公里遠者,大約核二廠所在新北市萬里至台南新營範圍;日本福島核災則是撤離半徑三十公里居民,核二廠相 同 範圍約有五百八十萬人居住。原能會將利害關係人不當限縮在八公里範圍,禁止其他實際會受核災侵害之公民參與聽證,顯不合理。

核二廠螺栓斷裂相關資訊應全面公開:聽證會當天,反方要求台電提供「完整」之原始資料,田秋堇立委亦表示,台電曾答應提供卻遲遲未收到。核安涉及數百萬人性命財產,豈可將資訊壟斷在台電、原能會手中。

尤其,反方專家王偉民工程師從有限資料分析,實際共三十六支螺栓斷裂,比率高達三十%,要求進行更詳盡檢測。台電既然駁斥稱其分析有誤,自應提出完整原始資 料服人。況媒體報導,核二廠去年曾以約二十六萬六千元購買一支錨定螺栓,今年更換六支卻花費近一億元,實應讓各界檢視內容。

老舊核二廠應順 勢提前除役:聽證會該考量的不僅技術問題,民眾願承擔多少風險,亦應納入。一號機裝置容量九十八.五萬瓩,僅佔全國電力裝置容量二.三八%,已停機兩個 月,仍未缺電。而我國九十九年及一百年尖峰備用容量率分別高達二十三.四%及二十.六%,備用容量過高與核二廠螺栓採購同為廉政署鎖定對象,實無理由讓民眾承受巨大的核災風險。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2012.05.22

核二廠1號機反應爐支撐裙鈑錨定螺栓斷裂事件聽證會 發言單(101.5.18@原能會)

一、核二廠1號機裝置容量98.5萬瓩,相當於1座森霸電廠或1/2座協和發電廠,僅占全國電力裝置容量2.38%(98.5÷4140=2.38%), 而我國100年尖峰負載備用容量率高達  20.6%,備用容量率過高問題,近日已成為廉政署偵查對象(1),應順勢提前除役核二廠,降低備用容量率與核災風險。

二、核二廠1號機於70年12月28日開始商轉,迄今已超過30年。德國在福島核災後,暫時關閉8座(包含7座運轉中、1座停機中)平均壽命30年的老舊核電廠,其後並決定不再重啟。我國地震頻繁,核災風險較其他國家高,應提前除役老舊核電廠,確保國家安全。

三、80年12月29日曾有華航貨機以倒栽蔥式墜落在核二廠附近的萬里山區,衝擊力道兇猛,機體深入地下數十公尺,5名機師全部罹難(2) 。可知核電廠除自身錨碇螺栓斷裂問題外,尚有其他意外事故風險,應早日除役,確保且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核二廠半徑30公里人口約580萬人居住,政府目前規劃的核二廠核災緊急收容站均位於新北市三芝區及石門區(3) ,形同「從災區撤離到災區」,根本無法保障民眾安全。原能會應命台電公司提出實際可行之緊急疏散及長期安置計畫,並至半徑30公里受影響範圍之各縣市廣開 說明會,並進行民意調查,確認疏散及安置方案確實可行前,不應同意重起反應爐。

(1)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2年5月16日「台電八大弊案 廉政署先辦核四採購案」報導
(2) 資料來源:侯明亮(台電能能技術處),美國心核能法規研究-飛機撞擊損害評估
(3) 資料來源:原能會「核二廠緊急應變計畫區民眾疏散/收容規劃表」

核二螺栓斷裂聽證會紀實(101.5.18@原能會)

核二螺栓斷裂聽證會紀實(101.5.18@原能會)

生平第一次參加聽證會,事前按規定上網報名,勾選要陳述意見。抵達原能會看到好多警察和長長的警棍,準備對付誰?覺得有點悲哀,應該充分開放公民參與的會議,卻安排一堆警察像要鎮暴。
到報到台,明明E-mail報名了,名單上卻找不到我的名字。同時走進原能會,公務員模樣的男子,看到我似乎遇到障礙,一副很期待自己也進不去的樣子問:那我可以進去嗎?要是不能的話,就太好了。很可惜他可以入場。

我向原能會的人抗議:明明按你們的規定報名,為什麼名字不在上面?承辦人同意現場報名,問是否住在核二廠8公里範圍?沒有耶,住在10幾公里(北投區)的地方、在20幾公里(中正區)的地方工作。 那妳只能到2樓看轉播,不能上3樓參加會議,發給我白色通行證。不合理!核災發生10幾公里也會受害,我是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人,有權利陳述意見。帶她去二樓。

在工作人員陪同(監督)下,和不太想參加會議的男子一起搭乘電梯,電梯到2樓,工作人員和男子走出電梯,工作人員回頭說:妳只能到二樓。我賴著不走,準備 闖關三樓。電梯門開,三樓仍有關卡,工作人員問:妳是記者嗎?不是耶,來參加會議的民眾。工作人員說:通行證要翻過來喔!我翻開通行證,準備走入會場,馬 上被攔下:她是白牌(只能看轉播),不是黃牌(可以入場),不要讓她進去!

警察很快擋住入口,站在門口的我,看見裡面明明有一大堆空位。請讓我進去,我住在離核二廠十幾公里處,有權利關心核二廠的安全。另一位工作人員說:只有距離8公里的居民,才可以進去,這是規定。(註:行政程序法並未就聽證參與者住家與核電廠的距離為規定,8公里是原能會自己就利害關係人的認定)。你們的規定不合理,核災發生時,輻射污染絕對不會只有8公里,你們的薪水是我們國民繳稅付的(這個月才剛繳完稅,就被禁止行使公民權),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瞭解核電廠安全

因為進不去,我決定站在門口聽。工作人員說:小姐,妳擋住我們的通道。我沒擋住,是你和警察擋住,而且現在沒人進出,裡面還有一堆空位。工作人員拉一張椅 子過來,不然妳坐在外面,不要站在這裡。不要,我想聽裡面開會,踮起腳尖伸長脖子,視線還是被警察擋住,突然覺得人矮也是種悲哀。

小姐,妳這樣不行,妨礙到我們開會,工作人員向警察使了使眼神,有一種即將被強制驅離的預感。我認為你們的規定非常不合理!我按你們的規定報名,也花時間 寫書面意見,還印了一疊,然後不能進去陳述意見,至少把我的書面意見送進去。我只能收一張。為什麼只能收一張?留做會議記錄嗎?這樣根本沒機會被斟酌。

因為非常想聽會議內容,不想被強制驅離,決定放棄抵抗,乖乖跟工作人員下樓。走到半路,突然很想哭,質問工作人員:你在原能會工作,一定非常、非常清楚, 核災發生的時候,住在十幾公里的我一定會受害,日本被福島電廠害得這麼慘,台灣核電廠反應爐錨定螺拴大量斷裂,都快發生核災,你怎麼可以用不合理的8公 里,剝奪我進去參加會議的權利?工作人員竟然慚愧地說:對不起…對不起……。即使知道是不合理的規定,仍然被僵化地執行到底。我在工作人員陪同(監督)下,走進二樓旁聽室看轉播。

旁聽室裡,遇到住貢寮的阿英姊,阿英姊很認真抄筆記,紙上密密麻麻的字。先前遇到的男子也在旁聽室。你是台電的人嗎?不是,核研所的。交換名片,對方來頭不小。

我看著轉播,做筆記。核研所的先生十分友善:聽不懂可以問喔!好。聽到民間的學者、專家和立委均要求資訊公開,轉頭問:核電廠各種檢驗的「原始資料」應該要全面公開上網吧!不能只公開摘要整理過的資料。

就算公開,一般民眾也看不懂。核研所的先生不以為然。看不懂也該全面公開,怎知民眾看不懂?而且就算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總會有人看得懂,不能全部資訊都掌 握在原能會、台電和奇異公司手上,台電和奇異就核安根本就是當事人,光聽他們講的沒有公信力,原能會和台電走太近,像你們核研所就有接台電的標案,讓人沒 信心。政府花那麼多錢,換6支螺拴就快1億元,這些資訊是公共財,把所有原始資料全面公開,讓民間學者、專家分析,提出意見,如果能找和核電沒有利害關係的團隊,做相對應的研究,就更好了。

妳說的「資訊全面公開」有道理、也做得到,但是「相對應的研究」,是標不出去的。為什麼?妳沒聽過尹清楓命案?核電的利益太大、太複雜。聽到在核研所工作三十幾年的人這麼說,突然覺得很悲傷,難道二千三百多萬人的安危命運,鬥不過巨大的核工業利益?

阿英姊和會議室裡原能會年輕員工鬥起嘴來了,阿英姊認為應該早日廢核,不能為了利益,讓人民承受風險,長得很像吳建豪的年輕人則說:要是沒有核電,台灣會 缺電。我質問對方:你怎麼可以騙人?明明核電占的比例,比備用容量率低。而且核二廠1號機三月份大修、核三廠1號機四月份大修,台灣少了1/3核電機組運 轉也沒缺電。對方似乎想爭辯,又忍了下來。

我知道,擁核派的認為:核燃料體積小,運輸一次可以用很久,具「準自有能源」性質,而其他燃料,較易受到國際物價波動和航運的問題影響。然而雖然核燃料運 輸一次可以用很久,但產生的核廢料幾萬年都無法解決,況地震頻繁的台灣,有三座核電廠位於人口密集的首都圈,政府既然沒有能力處理核災發生時的疏散和安 置,就不該賭上全民性命使用核電,而該積極找尋其他替代方案。如:停止持續增加用電量(政府一邊高喊節能,但能源規劃卻預估:用電量持續成長。豈不是自我 矛盾?)、改善既有電廠的發電效率和污染削減能力、增加煤燃料安全貯量、減少輸配電耗損等。
中場休息,另一位工作人員問我要不要上去?可以上去嗎?重新燃起希望。反正爭取看看,大不了再下來。可惜依然進不去,只能拜託三樓的工作人員,將自己印好 的一疊書面意見送進會場發放,對方收下資料,說要請示主席。覺得聽證會跟想像中差很大,甚至比環評會還不友善公民參與。過去參加環評會,也有很多被阻擋的 不愉快經驗,但至少都願意代為發放書面意見,甚至還有幫忙影印多份發給委員,儘管書面意見不一定會在會議結束前被閱讀,但至少有渺茫的希望被讀到。

回到二樓,警察問我:妳是研究生在寫論文嗎?不是耶(我的論文一直還沒開始寫,對不起老師,錯了,是對不起自己)。我看妳一直在抄筆記,好認真,像在寫論 文(如果寫論文也有這種拼勁就好了)。因為是費很多力氣,才聽到的資訊,或許一開始聽不懂,但一定會越來越懂,我再也不要因為覺得核電很深奧,就讓自己的 命運,任由「專家」擺佈。

透過轉播,看到林淑芬、田秋瑾、鄭麗君三位立委,非常認真、積極地為民眾爭取權益,在此向三位委員致敬。希望更多立委能站出來共同監督台電、原能會,讓台灣早日遠離核災夢靨,依法實現非核家園(91年12月11日制定的環境基本法,立法都快滿10年了,非核還遙遙無期)。

最後,如果有人讀到這篇,拜託花點時間,上網連署、打電話、寫信、親自去找你支持的立法委員、政黨,要求實現非核,環保團體的力量太小,自己的性命要靠自己救。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核災都一視同仁。


延伸閱讀
原能會 錨定螺栓專區

藻礁死了 搶救還在研究(原載:聯合報2012.05.16)

報載桃園觀音海岸遭廢水汙染宛若黑海,桃園藻礁海岸原長廿七公里,長期遭工業廢水破壞死亡,只剩約四點五公里的「觀新藻礁」還活著,附近發生汙染事件,令人心痛。
早在九十七年五月,八個民間團體即提請指定觀音藻礁自然保留區。九月農委會及桃園縣政府現勘後達成須予保護共識。然行政程序停滯至今。

藻礁係由石灰藻經由鈣化作用沉積而成,屬「植物造礁」,成長速度極為緩慢,不易與「動物造礁」的珊瑚礁競爭,曾有人以「台灣西部海岸隱藏的珠寶」形容桃園 的藻礁海岸。而藻礁漫長的發育過程,記錄著台灣西岸數千年的海岸及氣候變遷資訊,宛如有生命的史籍。尤其威脅藻礁生存的工業汙染,也會危害人體健康,強化 汙染管制,保護藻礁海岸的同時,亦保障國民健康。

今年四月百餘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搶救觀音藻礁行動聯盟」,要求桃園縣政府儘速指定桃園觀音鄉及新屋鄉外海之藻礁地形為自然保留區。

桃園縣政府表示將自籌一千萬元經費,研究最適搶救策略。然保護瀕危的藻礁海岸,重要的是早日採取行動,指定自然保留區,並加強汙染防治與遏止不當開發。而非研究再研究空轉下去。盼桃園縣府及農委會在海岸死寂前及時劃設!

延伸閱讀
搶救藻礁大作戰 / 我們的島
▲藻礁 (蔡雅瀅 攝)
*作者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
*原文刊載於: 聯合報(2012.05.16)

當原能會直言核四「停工是最有利決定」 期許非核新台電(原載:自由時報101.5.7))

馬總統說要「整頓」國營事業,核工背景出身的台電董事長陳貴明旋即請辭下台,適逢飽受核災創傷的日本,反應爐全面停機,進入「無核」時代,不禁令人期許:同樣位於地震帶的台灣,也能早日實現非核。

八十八年三月動工的核四,早在建廠之初,即曾傳出反應爐基座偷工弊案,前年亦傳出混凝土採購弊案;九十九年試運轉期間多次跳電、火燒事故不斷, 成因包含:環境高溫、靜電引起控制卡片程式錯亂、誤觸造成假信號、水氣滲入等;另外九十七年辛樂克颱風水淹二公尺、去年八月及今年三月均因工程疏失淹水, 甚至曾發現老鼠啃咬光纖纜線,核四敏感脆弱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議。因此核工專家林宗堯、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慧慈教授,均曾指出安全疑慮。

然而,顯有釀災亡國疑慮的核四,預算卻一路追加,從一六九七億餘元,增到二七三七億餘元,近日更擬第四度追加預算五二七.六七億元,足以新建二至三座天然 氣電廠,取代核四。經濟學家邱俊榮、許松根教授均曾指出,核四成本大於效益,呼籲停工;原能會核管處陳宜彬處長亦曾直言:「停工是最有利的決定。」台電卻 拒絕停損,執意投入無底錢坑。


運轉逾三十年的核二廠一號機,日前發生反應爐錨定螺栓斷裂事件,二號機亦曾發生螺栓斷裂,核二廠與更老舊的核一廠安全性備受各界質疑。至於運轉逾二十七年 的核三廠,不僅去年主變壓器劣化,停機檢修,近日高壓氣機亦壽命將至,需斥資十億更換,設備老舊影響安全的疑慮揮之不去。然而,核一、二廠附近有山腳活動 斷層通過,核三廠附近有恆春活動斷層,此種斷層錯動的核災風險,縱換掉再多老舊設備,也難以防範。

福島核災之後,國人已看清核電的巨大風險;電價高漲之際,檢討過高的備用容量率,亦呼聲四起。盼此次台電領導階層人事調整與國營事業整頓,能積極落實環境基本法「非核家園」法定目標,並開始調降備用容量率。
期許非核新台電,還給人民免於恐懼的自由!

*作者為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2012.05.07)

寂靜的專家會議(原載:蘋果日報101.5.1)

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寂靜的春天》,指出殺蟲劑濫用不僅使鳥兒寂靜,亦將危害人類健康,遭化工業者猛烈攻擊,最後反引起輿論關注,促成美國政府對殺蟲劑展開調查與DDT的禁用。

專家噤聲國民受害


2011年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在「六輕工安事件環境監測及蒐證方法」專家會議等場合,發表其就六輕污染之研究成果與看法,近日遭台塑集團旗下台化纖、麥寮 汽電公司提起民、刑事訴訟,請求4千萬元賠償。歷經半世紀,污染製造者仗恃經濟優勢,積極打壓污染危害言論,依舊不變。

台塑六輕有無污染?對健康有無及有何影響?係可受公評之事,莊教授基於研究結果為適當評論,符合《刑法》第311條免責情形,不構成犯罪或侵權。況台塑集 團財力雄厚,旗下並有醫療及教育事業(三所大學),若對莊教授之研究結果有不同看法,大可自行或委託其他單位研究,拿出科學證據反駁,而非濫用訴訟手段威 逼,造成寒蟬效應,迫使認為六輕污染有害健康之學者噤聲。

當「訴訟風險」扭曲「學術自由」,不利污染者之言論紛消音,無人敢依研究結果向社會大眾提出警語,寂靜的專家會議之後,下一個受害的必將是台灣的環境與國民健康。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12/5/1)